小草网_病残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50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参赛2023年6月停止] 三盖垫饺子(故事)

[复制链接]

10

主题

83

帖子

3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20:3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锦衣夜行 于 2018-11-20 20:37 编辑

三盖垫饺子(故事)
      在北方过年离不开饺子,饺子是不可或缺的传统大餐。饺子的历史源远流长,比我祖先还要久远——这里就不探究了。总之不管生活水平是多么的低下,日子是多么的饥寒交迫,即便倾囊甚至举债都会在过年的时候吃一顿饺子。就连杨白劳在被逼债的情况下,仍然不忘记“赶集称回二斤面,带回家包饺子”,足见饺子在民众心中的地位。在我有完整的记忆之后的那年,生活尚且以如今视为“珍馐佳肴”的米糠野菜来果腹的年代,吃饺子是再幸福不过的生活了,每年能吃到饺子的日子屈指可数,这也增加了贫民阶层对于过年的期待,年的魅力无穷恐怕跟嘴馋脱不了干系。
       那时候,只要一进腊月,盼过年的心情异常迫切,从腊月初一开始,一直盼到腊月三十,这才真正进入了“年”中。三十是最忙碌的一天,吃了早饭后家人就开始包饺子,按照河北邢台平乡县的古老习俗,三十要包很多的饺子,初一以后一连数日就可以坐享其成。先要包出三十中午和晚上的饺子,然后再包出初一和初五的饺子,初一是大年,初五是小年。初一的饺子和初五的饺子不是煮好了放在冰箱里的,而是留着包好的生饺子,等到初一或者初五的时候再下锅。那年月自然没有冰箱,不过我们家在过年的时候还是天寒地冻时节,没有取暖设施,房间里的温度与冰箱的冷藏柜无异,这样包好的饺子可以存放多日。
       通常包饺子会包好几饺子盖垫,包少了是不够吃的。我们家人很多,奶奶、父母、两个姐姐和弟弟妹妹,人多吃的就多。那个年代因为饭菜没有多少油水,人们需要吃大量的食物来满足身体对营养想需求,所以每个人的胃容量都很大,就连我(大概10岁的样子)一顿也要一大碗饺子。平时吃好吃的基本上都是定量的,社会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政策,家庭也是实行计划经济政策,尤其是家里有了好吃的绝对是按老幼等级来分配的,唯独过年的时候放开了吃。加之要预留初一和初五的,自然就需要包很多的饺子。

      记得那年一共包了7盖垫饺子——我一直记得很清——每个盖垫的直径有50公分,7盖垫有多少饺子可想而知了。包饺子的活由奶奶、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完成,她们围坐在一个大面板前,嘻嘻哈哈包着饺子好不热闹。我和父亲、弟弟妹妹只管吃就行了。包饺子也是有次序的,先包三十吃的饺子,然后包初一和初五的。
      包初一的饺子比较有讲究,首先都是白面的——那时候我们家三十的饺子和初五的饺子是两种,一种是纯白面的,另一种是用杂面的。杂面是白面掺着绿豆或者红豆的面,因为我家麦子少,只能用杂粮来补充。那时候不会想到若干年后杂粮竟然成了人们追逐的健康粮食,颇有讽刺意味。杂面的饺子皮硬,颜色发灰,口感也不好,没有谁爱吃。白面和杂面的必须混着吃,不能挑拣,只有奶奶吃白面饺子。但是初一一家人都不吃杂面饺子,来确保初一这一天是一年中最好的生活。
初一的饺子里面还包了一枚分钱硬币,但只有一个饺子里面有硬币,一家人谁吃着了谁最有福气。因为家庭生活的贫困,我们兄弟姐妹都期待自己能初一的时候吃到那个饺子,给自己更多的希望。
      初一的饺子是3盖垫。三十晚上母亲把初一和初五的饺子放到里屋,睡觉前端着蜡烛再去检查一遍,确保放的地方安全,老鼠够不着,这才去睡觉。我理解母亲的谨慎,因为这三盖垫的饺子对一家人来说很重要,另外那时候老鼠也很多。
      三十晚上没有电视,更没有春晚,到处响着零星的鞭炮声,那种相对单调的氛围比现在看着热热闹闹的春晚感觉更有年味。其实这应该是一种错觉,因为没有更多的节目来分散注意力,注意力只集中在过年的固有程序上,那种高度集中的期待加深了脑海中的印象,因此才感觉以前过年的味道比较浓郁。
我们家乡的三十晚上并不守岁,通常在十点多钟就睡觉了,但是会起个大早,四五点钟就起来煮饺子,给家里供奉的神仙上供,然后放鞭炮。放鞭炮是我们男孩子们最期待的事情,是过年的高潮,正像现在城市里零点放鞭炮一样。放完鞭炮后吃饺子,然后去拜年,拜年通常是一个家族里或者是亲戚间晚辈给长辈拜年。拜年的仪式比较庄重,不是简单的送一句祝福,而是要行大礼磕头,晚辈跪在长辈面前,场面相当古老。
      多年来,我一直对家乡这种拜年方式嗤之以鼻,第一我认为太封建,不能与时俱进,是思想意识僵化的体现;第二太繁琐,起个大早去拜年让人累,尤其是辈分小的人,磕的头会很多。直到今天我才否认了自己的一孔之见,领悟到这种传统拜年方式的真谛和优点。在人际关系越来越淡的今天,不但体现了一种礼仪和对长辈的尊重,是古老的文明行为,而且还加深了晚辈和长辈之间的情感。素日里因为忙忙碌碌,大家的交往很淡,甚至一年都没有来往,拜年尽管是一种形式,却强化了家族中或者亲戚间的关系。
      现在反而生出几分担忧,担忧这个古老的传统在坚持几年后,被现代的更为快捷电话拜年方式取代,继而让人和人之间的情感进一步淡漠。
      话题扯远了,现在回过来再说那年的饺子。
      那年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人都不是在凌晨的鞭炮声中惊醒的,而是被父母的吵架惊醒的,原来母亲烧开一锅水准备下饺子的时候发现,三盖垫饺子不翼而飞。
      盖垫放的位置原封未动,饺子却四处不见了。三盖垫饺子分别放在三个米面缸的上边,盖垫的直径要大出缸的直径很多,如果是老鼠偷走的话从理论上来讲是讲不通的。首先,老鼠即便能顺着米缸爬到顶端,碰上盖垫它也无法仰面朝天四肢倒吸着盖垫像壁虎一样爬到盖垫的边缘再上到盖垫上面的。盖垫是高粱杆做的,非常光滑,不像粗糙的木板容易让老鼠的爪子抓住。
      母亲和父亲晚上也都没有听到有老鼠搬运饺子的动静,三盖垫饺子不是少数,要完全搬运完也需要有时间的,并且母亲和父亲点着蜡烛在里屋犄角旮旯都找遍了,没有丝毫踪迹。这样几乎可以排除老鼠作案的可能。那么是人作案了,有贼光顾了?
      父亲埋怨母亲没把饺子放好,母亲责怪父亲没把门看好,让人给偷了。
      有贼偷饺子现在听起来是笑话,可当时的确存在这种可能,那时候穷的人太多了,很多家庭都没有多少财产,粮食算是家里贵重的物品了,白面饺子更是物品中的黄金。听到母亲说贼,父亲的火气更旺,声音提高了几度,说:“门窗都关的好好的,哪来的贼?!”
      父母的争吵尽管压低了嗓音,依然让我们感觉害怕,尤其是在最应该高兴的时候出现这样的局面,过年的心情顿时烟消云散。外面不断响起一串串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的是那么的刺耳。母亲坐在一个木凳上,面色沉郁而困惑,嘴里不住地说着“太奇怪了”几个字。父亲在另一个矮凳子上坐着,开始抽旱烟。两个姐姐都起来了,围着母亲询问发生的事情,然后点着一支蜡烛,两个人进了里屋。显然她们也不相信会出现这种情况。结果搬箱挪柜折腾一番后,一无所获。
      “这事不要向外人讲,也不要对你奶奶讲。”母亲叮嘱我们说。大年初一出现这种事情是非常不吉利的,而事情出现的又很蹊跷,加重了不吉利的氛围。母亲不让对奶奶讲也是不想让奶奶有心里有什么阴影。
      屋里所有的人都沉默不语,三盖垫饺子彻底改变了这个年的氛围。外面放鞭炮声越来越激烈了,母亲吩咐姐姐把初五的饺子煮了吃。初五的还有两盖垫饺子,其中一盖垫饺子是杂面的。
      三盖垫饺子的丢失很神秘,充满了灵异色彩,尤其是在乡下祭拜鬼神盛行的年节,彰显的意义就更加非凡。一年当中,大年初一是忌讳最多的一天,在凌晨天亮之前各路神仙都来到家里了,包括自己的先人,不能有打喷嚏、咳嗽、大声喧哗、哭闹、吵架等行为,这些行为会冲撞神灵,然后会招灾生病。如果初一这天打破了家什甚至是摔跤都是不祥之兆,预示着这一年会有厄运。由此,这件事我们家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当沉重。除了不谙世故的弟弟妹妹和蒙在鼓里的奶奶之外,其他人都是在很压抑中度过的。

      初六那天,母亲催促父亲去十里外一个村子里请一个很有名的“师傅”。在我们方圆几里的范围内,盛传此人深谙仙道佛法,能传递神灵的意旨,上香后能洞晓阴阳两界,预知人们吉凶祸福,可消灾避难,具体是真是假鬼才知道。通常出现灾祸的人家往往深信神灵和敬畏神灵,宁信其有而不信其无,究其原因就是不敢赌没有神鬼,灾难缠身的家庭输不起,哪里还有底气与鬼神抗衡?因而也就成全了一些迷信中的“大师”的胡言乱语。通常情况下,“大师”胡言乱语的水准越高名声就越大。
      母亲催促父亲去找“大师”也看出母亲心头的压力有多么的大,她深怕家里出什么意外,才请大师来向神仙祈福,保佑一家人平安。父亲不太热衷于烧香拜佛之类的事情,对母亲的催促不予以理睬。母亲气急了和父亲争吵起来。
      母亲不会骑车,如果“大师”是在邻村,母亲是绝对不会烦扰父亲的。父亲显然不想在年节里和母亲过多的吵架,甩门而去。母亲气得暗自垂泪。
      就在当天的晚上,邻居家的三婶过来串门,与母亲的谈话间说起家里出现了一桩奇怪的事情,他们家靠墙垛了一大垛玉米秸,做晚饭的时候搬玉米秸烧火发现里面有一堆饺子,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母亲听完一声惊呼:“啊?那是我们家的!”
      值此,真相大白,三盖垫饺子显然是被老鼠隔墙盗走的,因为饺子数量多才没有吃完。至于它们是如何盗走的?是单个作案还是成群作案至今是个迷。
      这件事情让全家人哭笑不得,父亲一气之下把家里所有的鼠洞都用砖头和碎玻璃堵了个严严实实。因为家里是土墙房屋,依然挡不住老鼠出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时不时会遭到老鼠的骚扰,直到翻建了房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337

帖子

29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2楼沙发
发表于 2018-11-20 23:14:23 | 只看该作者
若真的是老鼠“作案”,那这老鼠本事可够大的啊!居然能在一夜之间把三大盖垫上的饺子搬运一空?!
用心活出精彩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307

帖子

1338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3楼板凳
发表于 2018-12-8 20:03:38 | 只看该作者
我老家苏北的,和楼主过年风俗一模一样啊,过年吃饺子,拜年要磕头
记住自己的座右铭,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主题

883

帖子

5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4楼地板
发表于 2018-12-11 12:15:07 | 只看该作者
故事很精彩,但是更确切地说,这应该是一篇叙事散文。
无交集,亦无悲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83

帖子

3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5#
 楼主| 发表于 2019-1-2 19:53:15 | 只看该作者
琦迹 发表于 2018-11-20 23:14
若真的是老鼠“作案”,那这老鼠本事可够大的啊!居然能在一夜之间把三大盖垫上的饺子搬运一空?! ...

以前农村都是土房子,老鼠特别多,现在很难再见到那种场景了。因为现在家里都是水泥或者瓷砖地面,老鼠无处藏身,也就很少了,最多也就是从门缝钻进来几只小家鼠——小家鼠和褐家鼠是两个不同品种,小家鼠身体小,不到褐家鼠的一半大。以前家里基本上都是褐家鼠(当然了,有小家鼠也难以分辨,以为是褐家鼠的幼崽呢)——所以没有经历那个年代的人很难想象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4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
发表于 2019-1-5 01:06:47 | 只看该作者
可恶的老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备案号:沪ICP备16019424号-1|  

GMT+8, 2024-6-18 18:33 , Processed in 0.108730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